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章程
2022年09月13日 10:31

 

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,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,满足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知识、获得工程实践经验、参与创新实践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需求,创建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。

第一章 总则

第一条: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主要培养全校各专业学生,尤其是电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。

第二条:团队宗旨: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将秉承辽宁工业大学“历器悟道”的校训精神,贯彻“打基础、重实践、训能力、养创新”的团队精神,充分发挥计算中心辽宁省试验示范中心的实验实训平台、创新实验室的重要作用,以培养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良好团队意识、专业知识和能力、自我学习能力、创新创业精神为目地,加强学生就业社会竞争力。

第三条:团队办公地点:图601,团队实验室:图702

 

第二章 团队任务和目标

第四条:总体目标:把团队建设成为数字媒体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团体、高新技术服务组织、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、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。

第五条:第一阶段目标: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。学生应系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应用的能力、初步掌握算法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,进一步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。

第六条:第二阶段目标:以任务驱动,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,学生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思路和步骤,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

第七条:第三阶段目标:以项目驱动,锻炼学生真正的软件开发技能和创新能力,学生通过来自工厂、企业、机关的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,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。

第三章 运行模式

第八条: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人才分阶段进行培养模,整个培养分为三个阶段。

第九条:第一阶段采用“学生自主学习,指导老师引导”的管理模式,在这种模式下,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和积累,主要学习计算机语言知识、算法与数据结构,并通过项目的模拟设计,掌握数据库、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。

第十条:第二阶段采用项目组的模式对学生编程能力进行培养,在这阶段,学生根据教师给项目组下达的项目任务,在教师的引导下,对项目的需求分析、设计等任务分阶段完成,培养学生独立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。

第十一条:第三阶段采用创新小组的模式,在这阶段,指导教师通过来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的课题,进一步训练学生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。

第四章 团队成员

第十二条:团队负责人:负责团队的年度规划、培养方向的制定、经费的审批等工作。

第十三条:团队指导教师:指导教师应勇于创新,甘于奉献,思路开阔,探索敏锐,能担当人才培养职责;以兴趣为驱动,以技术创新进步为宗旨,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;积极开展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,培养学生创业、创新能力。

第十四条:团队领队:领队应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;对计算机技术具有浓厚兴趣,热爱学习新技术,在技术或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,擅长编程开发,积极主动参加项目开发;有创新思维,思想进步,乐于奉献,具有公益服务精神,踊跃承接团队建设任务,积极为团队建设发展做贡献。

第十五条:团队成员:团队由全校各专业的三个年级学生构成,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,在教师的指导下,进行专业学习、工程实践、设计开发等实践创新活动。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团队协作精神,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实践创新能力。

第十六条:成员招聘:团队全体成员必须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成,通过每年的计算机程序竞赛发现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,经考核合格后,录用为新成员。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荐或他人推荐的方式,通过考核后,进入团队进行培养。

第十七条:成员退出:成员如出现压科现象,无条件退出团队;每阶段培养结束后,对成员进行考核,考核不通过的学生,退出团队。